在我们国家,婆媳关系一直是一个非常严峻的问题,很多人都受到婆媳的伤害的,那么中国的婆媳关系究竟有多么的糟糕呢,下面就跟着小编具体的来看看吧,希望可以让你了解中国的婆媳关系。
真有之情与应有之情不容易兼有社会心理学家解释———
在各种家庭关系当 中,婆媳之间的关系大概是最不容易相处的了。不要说那些好不容易熬成婆的老太太聚在一起,谈的话题总是离不开议论儿媳妇的长短,就是那些迈进丈夫家多年的 年轻女性,有空聊天的时候,也不免把聚会变成了声讨婆婆大会或者诉苦大会。处在婆媳之间的那位儿子兼丈夫,为了维系双方的关系,受过多少夹板气,赔了多少 笑脸,编了多少瞎话,也是可想而知的。
为什么婆媳关系不大容易相处和谐呢?有的研究者依照弗洛伊德的思路,从婆媳对儿子兼丈夫的情感占有欲及“恋母情结”等角度去解释。当我们尝试用社会心理学的视角去分析时,又会得到什么结论呢?
婆媳双方常常一方强调真有之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结果两方都不满意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发现,中国人在对各种人际关系分类时,会采用一个双维度的标准。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身份角色的距离,一个维度是关系中两个人的真情交换和义务履行的均衡。
在 家庭关系中,亲子关系是一种血缘关系,父母儿女以血脉相连,在以父子轴为核心的中国文化里,亲子关系显得尤为重要。而夫妻关系、兄弟姐妹关系相形之下其重 要程度都会弱一些。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这些关系是与生俱来的,或者是由角色身份固定下来的。因此,我们对这些关系在情感表达上就形成了各自的区别。
对此,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称之为“等差之爱”。意思是说,在亲子之间、夫妻之间、手足之间都有来自角色身份规定的情感。这也就是梁漱溟先生所说的“应有之情”。不同的关系有不同的伦理规范,也有不同的情感类型。
此外,抛开身份角色来说,当两个人在日常生活中不断交往,就会形成恩恩怨怨,以及对于一个人的爱憎好恶。比如说,当我们非常崇敬自己的父亲时,除了有一种儿女对父亲的敬重之外,还会因为他的个人品德而佩服他,有一种超越亲缘身份的评价。这就是“真有之情”。
一般来说,在家庭生活中,由于家庭成员不仅有很近的血缘关系,而且还耳鬓厮磨,朝夕相处,同时具有最切近的应有之情和最淳厚的真有之情。
当 原本没有亲缘关系,“本不是一家人”的男女,由于相爱“走进一家门”的时候,主要是被“真有之情”推动的。婚姻不仅带来了夫妻关系,而且也带来了一大串家 庭关系身份,新娘子一下掉进了一张关系网当中,需要四面应付。婆媳关系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关系。而对于媳妇来说,婚前与夫家的人一般交往比较少,所以,对 丈夫是真有之情,而对公婆和夫家其他成员就只有应有之情。
应有之情只是一种根据角色规定的情感,例如传统伦理中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等。 这种义务之情由于仅仅是义务,很容易让人言不由衷或敷衍了事。媳妇心里会想,我们之间没有交情,我不是你从小带大的,因为结婚,我就要对你百般照顾,我自 己的父母我还没来得及孝敬呢,能做到现在这样我就很不错了。婆婆心里会想,你在我家里出出进进,就是一家人了,你应该像个儿媳妇的样子啊!一方强调真有之 情,另一方强调应有之情,两方都不满意。
当婆媳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然 而,抱怨婆婆的媳妇或抱怨媳妇的婆婆常常忽视一个现象,那就是无论婆婆还是媳妇,她们的母女关系一定比婆媳关系要好。被儿媳妇看作是“恶婆婆”的人,却对 她们自己的女儿疼爱有加,在她们的女儿眼里,“母亲”、“娘家”都是无法替代的情感港湾。反过来,被婆婆认为不懂孝顺的媳妇,却总是对她们自己的母亲时常 惦念,关怀备至。
婆婆看到媳妇与自己的儿子结婚,走进自己的家,就会本能地形成一种预期,那就是儿媳妇应该像女儿、儿子那样对待自己。可 是往往儿媳妇因为缺乏“真有之情”恰恰无法做到这一点。儿媳婚后改口称婆婆为“妈妈”,也会本能地将婆婆的行为与自己的母亲相比,形成婆婆应该像母亲这种 预期。当双方混淆了婆媳关系与母女关系的时候,往往会因为对方无法满足自己的预期而渐生不满。
不满的情绪出现后,婆婆和媳妇又都会出现一 种归因偏误,那就是认为婆媳关系就是婆媳关系,永远不会变成母女关系。有的婆婆说:“无论你怎么对她好,她也不会变成你的女儿的。”媳妇就更容易说:“哪 个儿媳妇是婆婆养大的?她怎么会对我像对她女儿那么好呢!”她们都不懂得通过对方的母女关系来看对方的情感和人品,来体会对方的真情。如果用真情来换取真 情,婆媳关系就一定会与母女关系一样,成为家庭关系的新的情感支柱。
“分家单过”日渐普遍,社会结构中夫妻轴的地位正在上升,但父子轴依然有重要地位
在 传统社会里,女性嫁到夫家后,对于娘家来说,已经是一盆泼出去的水。姓名被改变,或是只保留娘家的姓氏,变成“王李氏”、“张刘氏”,或是本名前冠以夫 姓,成为夫家父子轴上的一个配角。娘家已经不再是自己的家,为父母养老送终的真情表达受到了限制,而夫家也还不是自己的家,要对陌生人生出真有之情并非易 事。因此,媳妇处在卑微的地位上,一熬就要几十年,直到成了婆婆,夫家才终于变成了自己家。
现代都市青年婚后一般不与父母同住,农村青年 婚后“分家单过”的现象也越来越普遍。于是,婚后的媳妇就有了三个意味不同的家———娘家、夫家与自己家。自己家是一种以夫妻为主轴的家庭,维系夫妻感情 的主要是真有之情,而不是血亲关系。而夫家是丈夫的娘家,娘家是自己的娘家。一些已婚女性总是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夫家排在第三位。 一些已婚男性则把自己家排在第一位,把娘家排在第二位,把妻子的娘家排在第三位。这就是一些夫妻冲突的来源。很多夫妻争吵的理由往往是“你妈是妈,我妈就 不是妈吗?”要求对方把顺序排列与自己相同。这就反映出在社会发生变迁的今天,尽管在家庭中夫妻轴的地位上升了,但是在我们身上,父子轴仍然有着相当重要 的价值地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两种协调婆媳关系的思路。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妻子会把丈夫的娘家也当成自己的娘家,把丈夫的 父母当作自己的父母;丈夫也是一样,把岳父岳母当成自己的父母,把妻子的娘家当成自己的娘家。另一种是,如果夫妻感情深厚,相互尊重对方对娘家的价值认 定,体验对方的父子情深或母子情深,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和处理事情。这两种思路尽管有些不同,却都可以较好地协调因婆媳关系引起的夫妻冲突。
一家之言
父系制传统引发婆媳冲突
中 国社会里传统的“父系”制度强化了生男嗣的重要性。因为对于媳妇而言,要巩固自己在夫家家族中的地位就得靠替夫家生出子嗣,惟有如此才能延绵夫家家族的香 火并提供祖先祭拜时主要奉祭的人员。但若生不出子嗣,则恐遭休妻或纳妾的命运。在这重重压力之下媳妇由年轻到熬成婆婆的这一路上,儿子便成为自己最真实的 情感寄托也是最重要的生活依靠。然而,这种因文化结构限制而更形强化的母子连结不但造成婆婆对儿子的绝对偏袒,更对婆媳关系而言成了一大致命伤。
中国的婆媳关系其实并不是那么的难易解决的,很多方法都可以帮助大家解决婆媳的关系,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很好的例子,而且婆媳关系并不是那么难以解决的。
婆媳关系怎么处理才好?
一、在婆婆面前多称赞老公,不要指使老公
婆婆只有一个儿子,虽然可以有很多女儿,一般都是对儿子的期望非常高,希望日后儿子可以好好的孝敬自己,这样的婆婆有很多,他们认为的儿子就是为了防老的,传统观念在他们的思想里已经根深蒂固,儿子就是他们的宝,自然也就想让你把她儿子也当成宝,所以这个时候就会产生摩擦。媳妇当着婆婆的面教训自己的男人,让自己的男人做点什么事情,这样婆婆会心里不舒服,自己的宝贝儿子被儿媳妇指使干这干那个,所以聪明的儿媳妇会尽量在婆婆面前称赞丈夫,这样婆婆高兴,自己也就容易和婆婆相处了。
婆媳关系怎么处理才好?婆媳相处的六大定律
二、多孝敬婆婆是应该的
虽然婆婆没有养你,但是她养了你的老公,所以你既然爱老公,就要理解儿子对母亲的心情,就要和他一起尊敬他的妈妈,你也有父母,如果你的老公和你父母顶嘴,漠视,你会高兴吗?所以多给婆婆点笑脸,多陪她聊聊天。你对他的妈妈好,他自然也会对你的妈妈好。
三、对婆婆的期望不要过高
对婆婆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指望婆婆打电话对自己嘘寒问暖或是为孩子准备东西不切实际,因为婆婆跟媳妇相处时间不长并没有多少感情,小孩还没有见面更谈不上感情。指望婆婆来照顾自己或是照顾孩子,那更是自找麻烦,婆婆永远不是妈,坐月子期间,媳妇既不能干活又不能献殷情,反而要她服侍,你想她会高兴吗?孩子虽然是她的孙子或孙女,但是谁带大还不是叫她奶奶,她一大把年纪干吗要操这心?
四、不要拿婆婆和妈做比较
婆婆对自己的女儿、儿子比对媳妇好,那是天性,没有必要嫉妒。婆婆对别的妯娌好,媳妇也可以理解,因为人都有莫名其妙就看顺眼的人,这很正常。婆婆对老公的兄弟好,那更可以理解,那是你老公的问题不关你的事。不要拿婆婆和妈做比较,女儿是自己的妈妈身上掉下的肉,能没有感情吗?婆婆是老公的妈妈,因为老公的关系大家刚认识没多久,就算是媳妇的妈妈,那也是“后妈”,碰到好的“后妈”的比例实在太低,不要奢望。
五、在婆婆面前不要过分亲热
很早就看过这个对媳妇的忠告了。虽然你觉得你们习惯了这种沟通方式,但是老人毕竟是老人,她们有着传统的思想,这就像在外人面前一样,和老公过分的亲热也是对别人的一种不尊重,你说,这是你的家,你愿意怎样就怎样,这是没错,但是家里住了老人,这方面还是应该要注意的。
六、不要试图和婆婆争儿子
对于这样的失去丈夫的婆婆,对于儿子的占有欲更强,她辛辛苦苦把儿子养大,非常的强势,儿子就是她的整个世界,所以媳妇不能表现出来要和她争儿子,对于儿媳妇的到来,本来就有点介意,而此时的老公一般对于婆婆会很顺从,毕竟母亲辛苦把自己养大,所以要好好的处理好婆媳关系哦,要是处理不好日后可有得受了。
七、不要和婆婆斤斤计较
婆婆的那个年纪,一般都读书少,对于一些小事情爱斤斤计较,他们会很容易因为生活中的一些小事情就争吵了,如果你也跟着吵,婆婆就会记住你的不好,这就会成为以后的把柄,留待日后再来火上浇油。毕竟婆婆是长辈,媳妇最好不要和婆婆吵,虽然婆婆需要教育,不过应该换一种方式,媳妇可以通过实际行动让婆婆知道自己的立场,让她知道她确实不对,这样她才会尊重你,友善的看待你们的关系。
婆媳相处的六大定律
一、婆婆要处于主导地位,关系才能和缓
长辈主导婆媳关系,也就是说婆婆地位和身份较高,可以恩威并施。婆婆可能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人际关系等方面,占有绝对优势,而儿媳过门,则不得不处处尊重公公婆婆,还得处处小心在意。如果儿媳暗中不孝,婆婆可能直接批评,儿媳既使心不服也得口服才是。这种主导型的关系,媳妇自然有一个好的榜样和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婆媳关系不一定亲如儿女,但也自守本份,相安无事。
二、性情相通往往创造天下最佳婆媳关系。
对于性情相通的婆媳,或是相互之间,都想搞好关系的婆媳,自然很容易凑在一处,天生就像是有缘的。特别是双方因为爱着同一个人,而变得更加亲近。双方可能结伴出外购物,共同参加一些聚会,或是健身俱乐部之类的活动,两人呆在一起,都主动为对方着想,这样的婆媳关系,虽然算不上太多,但也会存在。为何要把这种关系模式提出来,是要说明,性情相通的婆媳才是最好的。怎样达到性情相通,也当是婆媳相处中,值得思考的问题。当然,性情有天然的成份,但也有后天的,因为本性不可变,但情是可培养的。
三、在懂得爱的家庭中婆媳关系无需刻意自然好。
事实上,家庭环境对于婆媳关系的影响是很大的。儿媳虽然作为别人家的女儿,因为儿子的关系,嫁过来,自然也应当成为一家人。在公公婆婆眼中,应当和女儿、儿子本身没什么两样。父母爱儿子,儿子爱父母,儿媳也应当享受到同等的待遇。事实上,一个好的家庭,相互之间的爱总是体现在平等、尊重、体谅和包容之上,当儿媳嫁到这样的家庭,要想融入这个家,也只能是用情。否则,就会破坏整个家的生态,自然,不仅仅是为婆婆所不容,连自己的老公可能都不会买账。在一个有爱的家庭中,只需要本着真诚待人,公平处事,有情有义就足够了。所以说,女人嫁得一个好婆家,还真是福气。
四、儿子要学会处理婆媳之间的矛盾,做好纽带关系。
儿子是连接婆婆和媳妇的纽带。所以,如果儿子情商高一点,一定会在婆媳关系的处理上发挥重要作用。事实上,公平虽然重要,但用情更重要。如果儿子不懂得这一点,往往让婆媳关系更加紧张。事实上,一个家庭的家教如何?都很大程度上体现在儿子的身上。儿子在婆媳关系中,既要做到公平待人,更要有情有义,关键还在于自身的智性和素养,特别自己的特殊角色来进行协调。
五、婆媳相处时要懂的相亲相爱不要互视对方为仇敌。
婆媳关系很恶劣的家庭,一般的情况,往往家庭关系本身就不正常,这样的家庭,本来就不平静,现在多了个厉害的,自然,更是上档升级了。有些家庭,婆媳就算是分家过了,但依然不依不挠,相互视为仇敌。没事,整出点事,也要相互扔砖头,泼脏水,撒泼骂街,弄得远近不得安宁。这种家庭中的儿子自然也不会好到哪去,要么窝囊废,要么偏心眼,要么有性格缺陷。在婆媳关系中,亲一个疏一下,在处理事物中,不是添油加醋,就是坐山观虎斗,婆媳打架,自己乐得看“大戏”,打死哪个都能省心。
六、婆媳双方大度忍耐是和睦相处的关键。
婆媳相处,本来是一家人,就怕你认为对方是外人,从而胡乱猜疑、指责,或是咒骂。不把对方当成是亲人,而是冤家,甚至是仇人,这样就会在心理上就疏远了,在行为上就缺少包容和体谅。在恶劣的婆媳关系中,我们可能发现婆媳都有过错,事实上,在与人相处中,容易受气,往往是因为自己气度不大,自然容易把小事化大,甚至无事找抽,弄得自己受不了。健康的婆媳关系,往往需要双方气度都得大一点才行,双方都能容人容物。
只要用心对待,试着去理解婆婆内心的失落和忧伤,无论是什么样子的婆婆都可以和睦相处的,赢得婆婆的心的。所以要学会相处之道,婚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矛盾,家庭才会更完美。
以诚心待人,多为婆婆考虑,试着去理解婆婆的忧虑和担心,这样下去不管是多难缠的婆婆都会被你感化的,学会理解和尊重是处理家庭矛盾的关键。